产能过剩与经济军国主义

产能过剩与经济军国主义

大江

1

耶伦和布林肯又联袂来访问了,4月4日至9日,美国财政部长珍妮特.耶伦对大国进行了访问,这是继2023年7月之后耶伦再次访问。上次访问,是破冰之旅,代表大国和美国在疫情之后关系达到冰点之后止跌回升。由于疫情导致产业链中断,加之台海南海一系列对抗,大国和美国的关系在佩洛西访台之际达到冰点,尽管大国在佩洛西访台之前采取吓阻战术,胡锡进代表官方放话说要“打下来”,但这种战术对超级大国美国无效;大国和美国建交时,美国国会出台通过了“与T湾关系法”,这个法律的地位高于美国国务院的联合公报,可不是什么“历史文件不具备现实意义”,作为超级大国也不可能面对大陆的切香肠极限试探战术退让,否则人心散了队伍不好带,所以这次试探最终以大国偃旗息鼓自己找台阶下而告终。

面对指责,老胡也自辩不过是战术策略,并不是真正要与美开战,包括老胡在内的中高层都明白对美开战意味着什么后果。

东方大国和霸权国关系降到冰点,双方谁更有改善关系的需要?虽然大国的韧性好,能够不惜一切代价,更能忍受;但是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谁的需求弹性更大,谁就更有话语权。美国是消费国,在工业时代,产能过剩,消费者是上帝,不从你这里购买,可以转移产业链到其他地区购买,只要有订单和时间,在东南亚墨西哥等地转移产业链并不难。

而东方大国是生产国,产能占据世界工业总产能30%左右,钢铁、水泥等产能都是世界之最,后面10个国家加起来都比不过来,但内需由于众所周知的原因,东方大国重投资轻消费,在主要各大国中消费占比是最低的,因而大致只能消化13%,17%也就是一大半以上的产能需要国外市场,主要是欧美市场消化。亚非拉市场,吃不下怎么多工业产品,哪怕是搞一带一路开发市场,结果也只是赔本赚吆喝,借钱给他们买产品,结果很多国家陷入债务危机,直接赖债不还了。

从这个意义上来说,东方大国跟二战前夕的日本并无区别,严重依赖海外资源和市场,一旦被制裁禁运则会面临经济全面崩溃。所以,日本当年被美国禁运,就只剩下两个选择了:要么全面答应美国的要求,退出民国,要么就冒险一战。尽管美国的要价越来越高,最开始谈判时,愿意承认满洲国,并且在老蒋和老汪之间保持中立,只要日本退出即可,后来对日谈判条件越来越严厉,关外以老蒋为正统,不承认满洲国,以至于日本军方觉得无法接受,冒险开战,觉得大不了开战后再谈判,只是没料到,开战前觉得难以忍受的条件,在开战后根本拿不到了。

现在东方大国跟霸权国的关系有所缓和,对美航班数开始上升,军方也开始接电话,交流沟通,有交流和沟通是好事,至少不会战略误判,擦枪走火,能够保持斗而不破。

2

耶伦走后,布林肯又来,耶伦是财政部长,会谈的内容偏经济,而布林肯是国务卿,在霸权国,没有总理,国务卿不仅仅是外长,其实是政府二号人物,权势很大;而且霸权国是联邦制,美国总统无权干预各州州权,哪怕是救灾,派美军都需要州长同意,所以最初美国总统主要权限也是对外而非对内,外交工作是其重心。不像东方大国,外长通常都是国务委,连局委都不是,真要排名排到24—25位之后了。老王是特例,就算老王也只是局委不是常委,排名大致在10多名。

据说布林肯谈判开场前,老王反复问了一个问题:霸权国究竟如何看待东方大国?是看作朋友还是敌人?总觉得这个问题有些图样图森破,不像是一个Z坛老手提问。难道不做朋友就只能是敌人?没有第三种关系?美国的性别都有97种呢。其实问题的答案很明显:霸权国一向是阳谋,对东方大国的关系已经很清晰定义:竞争对手,管控风险,避免全面战争,以费边主义避免决战最小代价赢为目标,当然,如果东方大国要全面战争,霸权国也不会避战,在日韩菲T一系列动作,说明霸权国已经做好了最坏的打算。

冷战的结束,跟东方大国跳船、总设计师打越南放弃支持东南亚G运递交投名状有一定关系,那段时间,东方大国跟西方的关系是友好的,哪怕是苏东剧变之后,美欧还是希望东方大国走上和平转型的道路,所以对东方大国一直是接触,希望改变融入。911事件,长者第一时间表态,更是争取到霸权国的信任,让东方大国加入WTO,成为时间工厂,希望东大经济发展之后,类似韩T,水到渠成走上转型之路。

但在2008年世界金融危机之后,东大开始国进民退,再一次走上加强经济管制之路,用大基建大投资来拉动经济,由此造成了巨大的产能过剩,只能靠世界市场来消化。耶伦这次来主要是谈东大的产能过剩问题,之前东方大国靠举国体制、补贴和内卷打垮了不少国外产业链,像之前日本的白色家电产业链已经是溃不成军,欧洲的光伏产业链、电车产业链也落后东方大国。

这种发展模式,其实跟百年前老马描绘的资本主义生产过剩、消费不足,必然走向垄断资本主义,并最终爆发经济危机之后通过战争来消灭危机相似。在经济学上,也有一个战略性贸易政策,是指对于大飞机等重要产业,靠国家补贴来占领市场,最终实现市场垄断来反馈补贴。理论是美好的,但是存在一个问题,要是其他的国家也进行补贴不退出怎么办?那岂不是两败俱伤、变成经济战争?

这种靠举国体制和内卷低价来抢夺市场的模式,HW是典型,所以说HW是东方大国企业的代表也没错,最典型的发展模式就是HW模式,行业百草枯也并非浪得虚名,做一个行业卷死一个行业。

所谓的入关学也是HW人提出的,他们以野蛮人自居,提倡狼性文化,把欧美市场看作繁华的关内。只是欧美不是腐朽蹒跚的大明,满清能够入关,也是一系列偶然事件,机遇和运气所致。

东方大国的模式,可以看作是一种经济军国主义。军国主义和帝国主义不同,帝国主义则是指一个国家以老大帝国之举,象征至高无上的权威,帝国主义也并不全是坏的,在一定的时候象征着秩序,像春秋五霸齐桓公,九合诸侯一匡天下,霸主其实就是一种帝国主义,帝国必然要维护秩序,东方大国封建时期维持的朝贡体系,天朝上国也是一种帝国主义。既然是帝国,普天之下莫非王土,率土之滨莫非王臣,那么也就要维护体系内的秩序。而俄罗斯的皇俄路线则是倾向对外扩张,奴役其他国家和民族,是一种坏的帝国主义。

霸权国算不上帝国主义,其实美国孤立主义情节严重,并没有想征服世界,没有野心和权力也就没有义务。如果美国真是帝国主义,那么卢旺达大屠杀就不会发生,索马里也不会乱这么多年无人去管,一个世界性的帝国是不会容许这些事情发生的。美国只是维护世界秩序,避免全面失控而已,东方大国也是这个体制和秩序的受益者,不然这几十年经济不会发展得这么快。

军国主义则是一切目标为了战争,像商鞅变法后的秦朝,就是军国主义,国家分为二十个爵位,一切靠军功说话,整个国家都是一架战争机器,所以六国打不过秦国,而秦国二世而亡,也是因为战争机器失去了战争目标,榨取不到更多资源无法以战养战,君以此兴,必以此亡。

蒙古八旗、满清八旗,也是军国主义,满清八旗也跟秦制类似,分为二十四个前程,依靠军功升迁,可以从包衣奴才抬旗进入上三旗,只要功劳足够。这也是为何大明打不过奴隶制的满清的原因,大明的边军连粮饷都无法及时足额发放,哪里有战斗力?所以很多明军一旦投降清军,就战力大增,可见不是士兵问题,而是制度和激励因素问题。

举国体制经济军国主义,想法是美好的,但现实和博弈是动态的,欧美国家又不是傻子,吃一次亏被抢夺一次产业链自然会严加防范,美国的高科技封锁,小院高墙,欧美对光伏和电车产业反倾销调查,就是应对措施。

如果能够入关,以战养战回血,自然收获巨大,哪怕是普通人也能跟着分些战利品获得些面包屑,但如果不能入关,这种模式就会变成相当残酷的内卷。因为所有资源都被垄断了,内部消费和经济萎靡不振。

满清战事不利未能入关抢掠那几年,国家整体上都为战争服务,农田无人耕种,粮食产出不够,老奴努尔哈赤先是“杀穷鬼”,把没有粮食的贫民视为敌人加以杀害,减少粮食消耗;后来又“杀富户”,把后金有钱的汉民抢夺一空,如果不是大明因为内部流民蜂起攻陷了京师,再严防死守几年不让满清入关,最先崩溃的是后金政权。

3

布林肯谈的问题更全面,主要是T海、南海和支持俄罗斯问题,T海和南海谈不拢,首要目标是开通热线进行风险管控,避免意外走火;支持俄罗斯问题,东方大国其实十分谨慎,并没有直接送武器给俄罗斯招致美国和欧洲制裁,但大规模跟俄罗斯贸易,提供零部件使得俄罗斯能够支撑下去,私下进行一些深入秘密合作也未可知,例如近期俄罗斯天空军对前线的支援力度大增,是因为俄罗斯改进了铁炸弹,改装滑翔套件和简易制导模块,使得俄罗斯空天军可以在爱国者射程之外投航弹,而且改装后航弹精度大增,对乌军前线堡垒造成了严重威胁,航弹的威力可比炮弹、导弹大多了,因为他本身有动能没有燃料占据重量和空间,看看以色列空军把加沙炸成一片废墟,航弹堪称拆楼神器,一发下去一栋楼就没了,而155炮轰上半天,大楼还在。这些改装未必没有东方大国的功劳。

美帝已经下了最后通牒,欧洲也表达了不满,并且反映在贸易上开始对东方大国优势产业进行反倾销调查,所以东方大国的骑墙行为很难继续长期维持。你不可能既支持俄罗斯,又想要欧美的市场。

布林肯访问有效果吗?墙外都说没效果,除了芬太尼,啥协议都没达成。其实这是西方媒体对大国不了解,以西方的思维来理解东方大国,认为什么事情都要达成协议,其实协议也可以是历史文件,不用遵守啊?没有实力对于东方大国、俄罗斯等国而言都是废纸。霸权国最近也意识到这一点,通过的法案名称就叫做“二十一世纪以实力维护和平法案”。

一些具体的制裁威胁,例如提出金融系统还是相当严重的,大国虽然明面上没有答应,不可能公开示弱,但实际上各大行都不敢再收俄罗斯的货款,二季度跟俄罗斯贸易出现下降,还是有效果的。

霸权国的施压取得了效果,布林肯达到了预定目的。

4

改革开放之初,大国跟欧美蜜里调油,为何会走到分道扬镳这一步?初期欧美对大国有幻想,希望大国能够作为世界工厂成为最大的消费市场,合作共赢。没想到大国双赢是自己赢两次,赚了钱不改革分配以消费为导向对西方开放市场,而是把资源投入到生产上,大量过剩产能低价内卷抢夺市场,这事实上是经济战争,脱钩断链是必然。

关键因素还是改革不彻底、政左经右所致。老蛮说过是有意制造经济危机和萧条,为何维护权力,有意倒不是,但如果经济发展最终会导致失去权力,那么掌控权力者宁愿经济不发展,以满清为例,历代皇帝闭关锁国,嘉庆甚至不允许民间开矿,是因为他们认识到小农经济是皇权的基石,一旦进入工商业社会,尽管经济发展对全社会有益,但对皇权和官僚不利,所以本能予以反对。只是世界潮流浩浩荡荡,大势是阻挡不住的,最终满清皇室落幕,而顺应历史潮流的英国王室依然存在。

5

耶伦、布林肯其实是鸽派,虽然对于接触改变不抱希望,但还是希望能够谈判,避免爆发全面战争。现在的局势跟二战前线有几分类似,像俄罗斯就类似于德国,民粹主义高涨,觉得在苏联解体的过程中受到了委屈,就像德国人不满巴黎和约,想要把乌克兰和中亚等俄罗斯传统势力范围纳入俄罗斯,就像德国先是吞并奥地利,后又抢占苏台德区,欺骗张伯伦这是最后一次领土要求,但转头就入侵波兰,最终导致二战爆发。俄罗斯在普丁上台后也开启了一系列战争,例如两次车臣战争、对格鲁吉亚战争,介入叙利亚内战、克里米亚战争和全面入侵乌克兰等等。西方最初也是采取绥靖政策,这也是民主制度的缺点,反应缓慢,容易形成否决政治,等他们吵完做出结论,战争都打完了。但其优点是一旦形成决策和共识则很难改变,不会像威权主义国家政策因人而变,来回煎饼子。

自从2014年克里米亚战争之后,西方认识到俄罗斯民粹主义的危害性,对俄罗斯开启了制裁,之后逐步加码,一直未取消。入侵乌克兰,更是令俄罗斯踢到了铁板。

欧洲和美国相继通过援助乌克兰法案,俄罗斯的失败已经是板上钉钉,只是时间问题,是3年、4年还是5年8年,西方耗得起,当年在阿富汗耗了十年,耗不起的是俄罗斯和普京,这些,复旦教授冯玉军已经做了分析,也可以看看教员的论持久战,很贴合就不再复述了。

东方大国倒是跟二战前夕的日本类似,当初日本能够做大,跟英美的支持密不可分,英美需要日本来制衡苏联,所以给了日本发展空间。但最终日本选择跟德国联手南下进入英美老欧洲势力范围。在日本跟英美开战前,美国官员密集访问日本,频频秘密谈判,想要日本跟德国分手,不要上轴心国的贼船。但此举受到了主张联德的外长松冈洋右的反对,他把访问德国签订合约当作最大的外交成果,不愿毁约,最终日本因为三国盟约拖入深渊。

当然,只是局势有些类似,根本还是不同,当时德国实力强大,靠闪电战在西方未反应过来就拿下波兰法国,还是有几分获胜的希望,而今俄罗斯打个乌克兰说是一小时二十二分解决战争,最后打了快三年还没结果,要沉的船没有人敢明目张胆上,支持都是偷偷摸摸,跳船是必然的,大国也不可能像日本当年一般决战,这是国民性决定的,有的是咸与维新和西瓜偎大边;大国不会像日本当年一样狂热,民粹对于掌权者而言同样是工具,所以,一切都是在拖延和熬时间,会熬到油尽灯枯,而不会爆发热战全面加速。

这个冬天不会太冷,但是会很漫长,这也是一以贯之的观点。


关于洋少

一位有心人而已。

平日诸事繁忙,也在为碎银几两操劳不止。

搭建这个平台,是为了让大家能听听不同的声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鲁迅》


公众号:洋少的自留地

三观一致,更多未公开文章,加微信 fengyu-ii 有偿获取。

平台搭建不易,维护需要人力与资金,随缘赞赏,以示鼓励!

赞赏码.jpg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