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期上下行,悲欢不对称!
文:贝乐斯
中国信用大周期的核心抵押物是土地。居民和企业的未来收入现金流预期也算是一种抵押物,但也是基于房地产周期。银行不是慈善家,一定要有抵押物才肯放贷。但是,抵押物的价值不是绝对的,而是随着借贷活动,信用增加,价值上涨。整个信用上升大周期,抵押物的价值都是一路上涨的,土地价格上涨,房地产价格上涨,未来收入现金流预期上涨。
但是,随着居民现金流枯竭,房地产价格下跌,信用大周期逆转,进入了信用下降大周期。抵押物价值下降,抑制银行放贷;信用收缩,抑制经济;未来预期悲观,集体去杠杆。这个下行过程,速度会非常快,因为积累了几十年,抵押物被严重透支,价格严重虚高,集中崩盘。但是,出清的速度越快,就越痛苦。下行周期难以避免,痛苦只能缓解,不能消除,只能拉长时间,减缓影响。日本通过几十年,逐渐消化,可能已经是最佳处理方式。
中国的处理方式,不得而知,后果难料。但是,日本方式很可能是处理信用大周期逆转的天花板,而不是失败典型。未经他人苦,不知他人难。周期上下行,悲欢不对称!
失效!
中国央行刚刚发布了 2023 年第四季度《中国货币政策执行报告》。报告显示,2023年12月,中国居民新发放住房贷款加权平均利率仅为3.97%,创下了历史最低。与此同时,居民住房按揭贷款已经连续三个季度下降,毫无起色。之前已经分析过,2023年,居民一共偿还了高达7万亿人民币的住房按揭贷款,却只新借了6.4万亿人民币的按揭贷款,住房按揭贷款余额下降了6300亿。
一方面,贷款利率历史最低;另一方面,贷款余额持续下降。这个现象说明,贷款利率不是低了,而是高了。由于通缩,名义利率虽然看似下降到了历史最低,但是,算上通缩,实际利率反而越来越高。这就导致了贷款大量偿还,信用收缩。货币政策对通缩无能为力,已经失效。当然,现在连通缩都不承认,就更别提解决问题了。
通缩不是 CPI 那么简单,而是信用收缩,资本错配,仅靠货币政策根本无效。
市场实际给中国加息!
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通胀率,当通胀变为通缩,则实际利率会高于名义利率。当通缩越来越严重,实际利率会越来越高。
计算实际利率所减去的通胀率,教科书的标准定义是 CPI 同比变化。但是,这只是考虑了货币的消费购买力,而没有考虑资产的通缩/通胀带来的货币购买力变化。而且,对于企业来说,PPI 可能是更合适的实际利率调整。实际利率应该是资产与负债变化的对比,收入现金流与债务支出现金流的对比。
比如,目前企业加权贷款利率为3.75%,看似很低,但是,由于PPI为负的2.50%,则对企业来说,实际利率为 3.75%+2.50%=6.25%,非常高。这是因为,企业收入与出厂价PPI相关,是下降了,而债务支出现金流则是年化3.75%,两者相抵,实际债务负担越来越重,实际利率升高。个人感受到的实际利率,如果考虑到房产的价格变化,则完全不同。由于个人借贷款的最大一块儿是住房按揭贷款。按揭贷款作为债务资本,支持的是房产这种资产。目前虽然中国居民按揭贷款利率历史最低,仅为3.97%,但是,房地产价格下降的年化速度可远不止 CPI 显示的负 0.8%。假设房价温和下跌,年化下跌 5%,那么对个人来讲,资产每年减少 5%,负债每年增加 3.97%,个人的债务负担越来越重,高达3.97%+5%=8.97%,实际利率极高。
实际利率的本质应该是衡量债务的实际负担大小,而不是机械的公式,利率减去通胀。当收入下降,债务依旧,整体债务负担实际是上升的。当资产不断缩水,而债务依旧,整体债务负担也是实际上升的。
由于之前长期大范围的资产泡沫,资本错配,目前中国发生了严重的通缩,资产缩水。如果算上 PPI 价格变化,以及房地产价格的下跌,现在中国的实际利率是非常高的。由于通缩加剧,房价加速下跌,市场实际上是不断给中国加息的,抑制了经济。
但是,央行首先投鼠忌器,顾忌汇率和资本外流,不敢降息到零。其次,由于通缩和资产价格缩水严重,央行要降到负利息,才可能让实际利率持续降低,刺激经济。这就是经典的流动性陷阱!
市场实际上在给中国加息,而经济已经落入流动性陷阱,不能自拔。这就是当前危机的症结!
关于洋少
一位有心人而已。
平日诸事繁忙,也在为碎银几两操劳不止。
搭建这个平台,是为了让大家能听听不同的声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鲁迅》
公众号:洋少的自留地
三观一致,更多未公开文章,加微信 fengyu-ii 有偿获取。
平台搭建不易,维护需要人力与资金,随缘赞赏,以示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