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贝乐斯
“房即是债,债即是房;债不能涨,房不能涨;谁借债,谁印钞;增量决定价格。”决定房价走势的是居民杠杆,新增贷款,但是,什么决定了居民加杠杆的程度?到底多少是极限?这就需要仔细分析了。
首先,衡量居民杠杆,可以用居民债务比上 GDP。这个指标的优点是居民债务比较确定,GDP 数据比较容易获得,容易衡量。但是,GDP 的计算,各国有一定的差异,而且,居民收入占 GDP 的比例差异较大。比如,美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大约占 GDP的 70%,而中国可能只有大约 40%。这样一来,居民债务/GDP 就不是一个好的横向对比指标,更适合自己跟自己比,当前与历史比。
用居民债务/GDP 衡量,新西兰和美国在次贷危机之前,居民杠杆都非常高,达到了100%。而次贷危机之后,美国居民休养生息,持续去杠杆,现在已经不到 80%了。
而且,美国居民可支配收入占 GDP 比例可能是全世界最高。相比之下,新西兰居民次贷危机后,杠杆一直维持在高位 100%,疫情宽松期间甚至冲到了 110%。日本当年就在 70%左右,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也一直无法突破。中国目前也在 70%多徘徊,停滞不前。
其次,衡量居民杠杆,还可以用居民债务比上居民可支配收入。这个指标的优点是居民债务直接与居民可支配收入比较,各国之间也可以横向比较。但是,这个衡量指标只看到了静态的债务和收入数据,无法衡量动态的现金流变化。同样是100万的房贷,3%的按揭利率与 8%的按揭利率,对一个家庭现金流的影响差异巨大。
按照居民债务/可支配收入衡量,新西兰与中国的水平相当,都在 170%左右,中国略胜一筹。相比之下,美国居民在经历过次贷危机之后,比较佛系,债务/可支配收入比例只有 80-90%左右。
最后,还可以用债务支出,比如支付利息等指标,衡量居民债务支出/可支配收入,判断杠杆高低,居民现金流的可持续程度。这个指标权衡了利息对居民现金流的影响,考虑了不同利息水平下债务压力的变化。
可以看出,中国的扛鼎老乡,确实现金流枯竭,债务支出已经占了可支配收入的 12%左右,相当于美国和新西兰在次贷危机最高峰的水平。由于中国贫富分化严重,这意味着中低收入的人群,债务支出可能已经占了可支配收入很大一部分。
债务支出直接跟利率水平有关,2008 年次贷危机之后,美国零利率宽松,居民债务支出占可支配收入比,持续下降,现金流得到了极大改善。而且,美国零利率时期,很多居民做了利率锁定,锁定了长达 30 年的低利率。但是,由于新西兰居民无法像美国人一样锁定30年的低利率,目前新西兰居民的债务支出随利率走高,已经占可支配收入的 10%左右,而且还在持续上涨,未来很可能再次达到 14%的历史极值,甚至突破极值。这对居民现金流的压力巨大,对居民未来加杠杆的能力是极大的限制。
而且,房价发展,有自己的趋势,并不是利率降下来了,自然就会上涨。历史上日本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利率极低,但房价还是跌了几十年。现在中国的情况也是如此,住房按揭利率降到 4.11%历史最低,甚至低于香港,但是房价仍在下跌。
房地产基于债务杠杆,增量决定价格。但是,居民加杠杆买房,新增贷款,取决于居民的现金流,以及对未来的预期。如果衡量居民杠杆的三大指标:居民债务/GDP;居民债务/可支配收入;居民债务支出/可支配收入,都非常高,则居民加杠杆的潜力就快到头了。如果居民扛鼎达到极限,则房价的拐点可能也随之而来。而且,大趋势一旦逆转,就不是简单的降息能够扭转,因为房价已经形成了反身性正反馈,有着自己的趋势。房价下跌,促使更多人卖房,而更多的卖出,则进一步压低房价,形成正反馈循环。当买入就是亏损,趋势下跌,即使利息再低,也无法改变趋势,无力回天。
关于洋少
一位有心人而已。
平日诸事繁忙,也在为碎银几两操劳不止。
搭建这个平台,是为了让大家能听听不同的声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鲁迅》
公众号:洋少的自留地
平台搭建不易,维护需要人力与资金,随缘赞赏,以示鼓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