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的国(二)

文:大江

中国为什么偏爱政府直接投资拉动经济

从08年以来,拉动中国经济的三架马车中,消费和对外贸易都没有什么起色,中国经济越来越依赖政府投资拉动,一离开政府的直接投资,经济就出现下行状态,同时投资对于拉动经济的效率越来越低,出现了滞涨的苗头。但是中国政府仍然偏爱凯恩斯主义主要有2个原因:首先这是由于中国经济发展的模式决定的。

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创造了经济发展的奇迹,在30年前的中国物资严重匮乏,吃饭要粮票、买肉要肉票、买布要布票,商店里面空荡荡的,城市无法养活其居民,把城市青年下放到农村,美其名曰上山下乡,其实就是跟农民抢饭吃,走出了一条逆城市化之路,各地知青要求返城市几乎要造反;如同现在的朝鲜逃北,广东发生大规模逃港,大量的国人游泳逃去香港,淹死在海滩上的人铺满了海滩,大量的过剩人口无法进入生产体系,处于爆炸边缘。

改革开放,进入国际贸易体系,中国由于工人工资的低廉成为世界工厂,进口世界资源,利用过去未能利用起来、创造财富的数以亿计的剩余劳动力生产产品,出口到全世界,这就是中国经济腾飞的根源和奥秘。网上老有人说中国卖资源给西方国家,要闭关锁国云云,我觉得实在是胡扯。中国卖什么资源?石油进口、煤炭进口、甚至连粮食、大豆都进口,中国卖人才对。

而这样的一种模式很容易造成财富严重分化。由于中国在国际贸易中的比较优势是劳动力廉价,所以民工的收入难以提高,强行提高,外来资本跑其他地儿设厂去了。同时由于农民工处于底层,在国内的财富分配中,国际贸易利得的大头也被沿海的土地所有者、工厂主、政府官员得到,造成财富两极分化,前面的分析,财富两极分化生产和消费就会失去均衡,将会导致经济危机,这时有两种解决方案,一种是减税、减公务员、提高市场自由度、加强教育培训、提高底层收入,达到通过消费和内需来提振经济的目的,这样的方式见效慢、损害利益集团的权益,短期痛苦利在长远;另外一种就是印钞票放水上项目。短期见效快长期甚至会加剧经济失衡。作为一个任期为数年的官员,你会选哪一种方案呢?

工程不能不说的内幕

上大工程、大项目不仅GDP数据好看、失业率短期降低了歌舞升平,对于各地领导来说,而且还有一些不可明言的好处。以4万亿投资为例:中央政府投资的资金经过各地争资跑项分配完毕,然后各省各市也同样筹措资金上城市建设等种种项目,加起来可能达到10万亿之多。项目可以分为国家项目、省级项目、市级项目,按照性质分,又可以分为道路桥梁、水利水电、土地整理开发、港口码头建设、城市市政建设等项目,项目会落实一个具体的实施单位,如某省交通厅、某市水利局、某县国土局、某市城建投资公司等等。

如某县水利局获得中央财政资助的一亿水利资金,钱层层下拨,来到了县财政局的账上。这时水利部门要做的第一件事情就是选项目、分标段。把一亿资金分成20-30个标段,每个标段200-500万元,例如对一座中二型水库进行加固,或者将一段水渠进行重修。具体一个标段资金构成大致如下首先是前期工作费用,通常不得超过20%。包括设计费2.4%-4%,监理费2%左右,竣工验收费2.5%,业主管理费2%,协调费不可预见费等等。工程施工费80%左右,施工企业税15——17个点左右,账面利润8-12个点左右。这样算下来,正常的工程标段,大概有50%左右能用在工地上,这也是工程内部人员上评价高速公路修了又修原因的名言:“如果能有50%用到路上,坦克都压不烂”的由来。

明面上,所有的工程只要是50万元以上都是由招标代理公司公开招投标,一个标段还必须要有三个以上有规定资质的企业参加,专家打分,公开公平公正。事实上又如何呢?

由于招标代理公司由实施单位领导决定,所以最后那些企业中标实际上由实施单位的主要负责人决定。那么,是不是实施单位的一把手就能决定一切呢。当然不是,一到工程招投标开始,甚至之前,形形色色的领导就开始给实施单位的一把手打招呼。以某县A局长为例,他的主管副县长、县长、书记乃至上面的副市长,这些人是管着他乌纱帽,可以提拔他的;可以给他造成伤害的纪委、检查系统领导;还有上级局长、你来年总还要报项目吧、检查验收也在他们手里过,这些人的招呼都必须要听;自己的亲戚,总不能全为他们忙活吧,主管这项工作的副副局长、具体实施的中层干部,他们是参与者事情也要他们去做,也得考虑考虑。

A局长讲打招呼的人员名单写满了几张纸,标段从10个分成20个30个还是摆不平,最后牙一咬,今年不开标,等明年的项目下来一起开标,这才把各路神仙都安抚好。

现在开标出现了一种新的趋势,就是摇号摸球。打招呼的人太多,许多领导不胜其扰,干脆,大家一起来摸球,摸不到手气不好莫怨我。这种改革方式获得了一致叫好。

不禁想起了明史:明朝进士由吏部统一安排工作,虽然同是县官,不过在云贵当县官和江浙当县官天差地远,虽说是组织考察择优,但是最后都变成了比拼银子、关系。有一位主管吏部的阁老被上门找关系的人脑袋都搞大了,也想出了一个好办法:摸阄,当时也是人人称好,读到这里也是苦笑一声,看来历史总是惊人地相似,太阳底下没有新鲜事物。

网友问:好吧,我现在就在看宏观经济学,凯恩斯主义不是说人为市场是无法自我调整平衡需要政府干预吗?自我平衡是古典经济学的内容啊。

楼主答:问题是政府干预可能会越干预越偏离平衡。凯恩斯主义并非没有代价的,政府的投资低效一些(花别人的钱总没有花自己的钱精打细算)同时他对民间投资有挤出效应,这方面的论述很多,我就不细说了。

前面说了,如果有50%的费用到工程上,那就是超级优质工程了。事实上不可能的,真实的工程费用支出有哪些呢?首先是前期工作费用,20%左右,除去设计监理等8—10%硬性外,就是业主单位的费用,争资跑项的费用隐含其中。
80%的工程费用中,领导费这么大力气,打招呼,图的是什么呢?难道真的像他们说的“乡下几个穷亲戚,没活干,找点事给他们做?”行业潜规则,8-10个点,一些有门路能拿到工程的人嫌麻烦转包工程的依行业不同,“金桥银路铜沟渠”,8—15个点的转包费,通常为10%左右。资质挂靠费,4到5个点。这些有门路拿到工程的一般都是小施工队,而有甲级、乙级资质的接不到工程,而招投标有资金规定,资金也必须转账,怎么办?找一家单位开资质、用账号收资金,通常为4-5%的费用。

工程验收协调关系费用,4-5个点。业主、甲方、监理这都是大爷,检查、中期验收、竣工验收都得红包侍候,虽说红包不大,架不住人多,如果是国家项目,省市县三级加上财政、监理监管,验收的时候浩浩荡荡吃饭时两三桌是最低消费,财政评审决算、甚至纪委都要审核。这是公的方面,私的方面,当地的村民动他一颗苗都要赔偿,村支书之类的土豪还要垄断材料、运输等等,其实就是要钱,不答应你的施工机械进得去出不来规定的1%乡村协调费用根本不够。

加上15%左右的税,8—10个点左右的账面利润,真正能够用到工程上的就只有30%出头了。也许你要说,难怪是豆腐渣工程,只有30%用到工程上。

我要告诉你,这样的工程不是豆腐渣工程而是优质工程。为什么?因为在这个计算中,老板的利润为10到15个点,而事实上,自己做工程而不是转包的老板,利润至少在20个点,有经验的在30个点以上。这样一来到工程上又要压缩10个点,只有20个点了。这样的工程是普通的工程,质量一般,通过验收不成问题,老板能赚20个点以上,加强管理,可以达到30个点。

至于豆腐渣工程,那是老板管理不行又要赚得多的,或者是层层转包工程,低至10个点的直接施工费的,自然是墙一捅就破,路一压就烂、桥上的车重点就垮。


关于洋少

一位有心人而已。

平日诸事繁忙,也在为碎银几两操劳不止。

搭建这个平台,是为了让大家能听听不同的声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鲁迅》


三观一致,想看更多文章,加微信:songyang-6

QQ:940604023

公众号:数据为煌

平台搭建不易,维护需要人力与资金,随缘赞赏,以示鼓励!

赞赏码.jpg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