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货币发行机制变迁史

文:老蛮

推特号:老蛮频道

这一期,讲述人民币的发行机制。唯有更加清晰的了解人民币的发行机制,我们才能更清楚的判断未来的经济走势。

一直到1990年代,人民币的发行都依赖于专业银行借款,这套机制的玩法是:专业银行借钱给贷款客户,然后,专业银行转过身来将自己的贷款债权抵押给央行,央行因此印出人民币借给专业银行,由此实现人民币的发行。专业银行的贷款越多,它能够押给央行的债权就越多,央行也就能印出更多的人民币。也就是说,当时人民币的信用事实上就建立在各专业银行的贷款之上,发行机制在本质上就是以债为锚。

在整个1990年代,各专业银行的贷款对象基本上都是国有企业,当时的民营经济还十分弱小,完全没有发展起来。然而,当时的国有企业经营惨淡、效率低下,没有市场竞争力可言。因此,它们的银行贷款质量同样非常低劣,动不动就形成连环性的坏账,俗称三角债。

整个1990年代,银行体系的坏账率都在20%至30%之间浮动,1997年甚至达到了37%的惊人水平,中央被迫成立四大资产管理平台公司来剥离和处理坏账。这种情况,所造成的后果就是:人民币缺乏信用,根本就不值钱,拿到国际汇率市场上,大家都不认可。虽然当时的人民币汇率受到严格管制,1994年1美元最高兑8.62人民币,后来限死在8.28,不允许变动,但是在当时的黑市上,汇率长期维持在11左右,这样的情况,是不可以长期持续的。依靠当时的专业银行向国企发出的贷款,作为人民币的信用支撑,是不可能稳定汇率的。

而要改变人民币的发行机制,唯有改变整个国家的经济运行模式,不能再以效率低下的国有企业作为唯一的货币信用支柱,人民币的信用必须建立在其它更值得信赖的根基之上!

2001年底,在艰难的谈判之后,中国做出了44项重大承诺,终于加入世贸组织,外资企业和民营企业迅速发展起来,并很快展现出一种逆天的能力:出口。

根据海关的统计数据,2001年,民企的净出口能力为负8亿美元,而外企为74亿美元,国企为97亿美元,这些绝对值在今时今日看来都非常小,并且,民企在当时来说,还非常弱小,甚至可以说,完全都是负担。然后加入世贸之后,一直死死的锁在民企身上的枷锁终于被解开了一部分,民企迅速崛起,发展势头完全不可阻挡。

2007年民企净出口破千亿美元,2014年破5千亿美元,2022年突破万亿美元,达到了11322亿美元的惊人规模,整个增长势头,可以说令人叹为观止。外企方面,则体现了增长后劲不足的特点,2013年达到1694亿美元之后就进入了波动状态,2022年依然只是1703亿美元,这显示近年来外企无意于扩大在中国的出口能力。至于国企,加入世贸之后,所承担的角色逐渐变化,从出口企业逐渐变成了垄断性的大宗商品进口企业,然后转手卖给民营企业,靠挣差价为生。

2022年,国企的净出口规模为负4476亿美元,这就意味着,加入世贸之后,民营企业迅速崛起,成为中国经济的绝对主导力量,完全取代了效率低下的国企的地位,并彻底打开了出口市场,这就是中国经济的新格局。这种新格局,当然也就顺理成章的改变了中国的货币发行机制。由于中国一直以来的外汇管制,挣到了外汇的民企和外企,不能直接使用这些外汇,它们必须把这些外汇兑换给银行,换回来人民币,才能在国内购买原料、支付工资,缴付税款。在绝大多数情况下,由于央行的出价最高,所以这些外汇大都直接兑换给了央行,央行直接印出人民币,来兑换走这些外汇,并在资产端形成所谓“外汇占款”。

2000年,外汇占款1.48万亿,占央行资产的比值为37.6%,此后伴随着外汇大量流入中国,被兑换给央行,外汇占款的比值迅速提升。到2011年,外汇占款23.24万亿,占比超过了80%。央行总资产这个概念,其实可以直接理解为基础人民币,基础人民币的8成,源自于央行兑换回来的外汇。这就意味着一件事:人民币信用直接就建立在了外汇信用之上,也就是以外汇为锚。正因为此,人民币信用有了坚实的基础,汇率持续提升,到2013年达到了6.10的最高值。

在这里我们可以做更深一步的分析:所谓人民币信用建立在外汇之上,其实,是建立在中国强大的出口能力之上。恰恰是民营企业一双鞋子一台风扇,辛辛苦苦、任劳任怨的把出口生意做起来,把外汇挣回来,才实现了人民币与外汇信用的绑定。因此,人民币真正的信用来源其实就是出口,更进一步说,就是民营企业的出口能力。

我不厌其烦的再强调一句:人民币的信用,在本质上绑定的就是民营企业的出口创汇能力。对于这一点,大家都必须有清晰的认知,民营企业的日子越好过,人民币的信用就越强!民营企业如果在政策上被打压、被政治边缘化、被妖魔化,这就意味着人民币的信用根基被摧毁,汇率就会迅速下跌!

2014年之后,中国在对待民营企业的态度问题上就出现了根本性的转变:先是腾笼换鸟,对小微民营企业喊打喊杀;然后是环保一刀切,对基础制造企业一夜关停。民营企业没有了安全感,即使挣到了外汇,也不愿意再拿回境内兑换给央行。与此同时,因为钱荒和股灾等人为的政策性灾难,导致外资大量撤离中国,外汇占款因此从2014年的27.01万亿人民币迅速下降到21万亿,并且从此不再具有增长性,无论外企和民企挣回来多少外汇,都到不了央行的手里,变成央行的资产。

这种情况,事实上就意味着人民币发行机制再一次被迫发生改变,央行无法再借助兑换外汇来发行人民币,于是只能走回以前的老路:以商业银行的贷款债权为抵押,借钱给商业银行,以债为锚,发行人民币。

在数据上,2014年央行对商业银行债权2.50万亿,占比7.4%。到2022年,央行对商业银行债权已经暴增到14.3万亿,占比提升到了34.3%。与此同时,外汇占款的比值则下降到了51.5%。距离外汇占款的比值下降到5成以下,只有一步之遥,而一旦跨出这一步,就意味着人民币的主要信用来源不再是外汇,而变成了纯粹的、以债为锚的低信用货币。对于这样的前景,几乎已经是板上钉钉,为全球金融市场所共同认可的事情。于是,人民币汇率一路狂跌,到现在这一刻,已经跌穿了7.2。

人民币发行机制的历史变迁背后,是整个国家经济模式的转变过程。同样的,这个过程也决定了人民币的信用等级以及人民币汇率的高低走势。

我在这里讲述了整个故事,希望大家可以理解这个最基本的事实:唯有在根本上保护民企、重视民企,这个国家,才能有未来。而如果解决不了这个问题,那么,危机,就将会以我们难以想象的烈度扑面袭来!


关于洋少

一位有心人而已。

平日诸事繁忙,也在为碎银几两操劳不止。

搭建这个平台,是为了让大家能听听不同的声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鲁迅》


三观一致,想看更多文章,加微信:songyang-6

QQ:940604023

公众号:数据为煌

平台搭建不易,维护需要人力与资金,随缘赞赏,以示鼓励!

赞赏码.jpg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