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沉思录25

文:奶包的大叔

6月19日,在布林肯这次访问的最后时刻,东方大国官元在会谈1个小时前才突然(终 于)对外宣布了布林肯和someone的会晤。

对此,国际社会认为,这种故意放出悬念的操作,实际上也凸显了someone更需要美 国、并且非常希望能够稳住与美国的关系。

事实上,就连其几天前罕见高规格接待马斯克、比尔•盖茨,也是因为对2个月后(8月27日)即将到期的《中美科技合作协定》是否会被美国取消而感到极度焦虑。

44年前(1979年1月),总设计师访美时在白宫与时任美国总统卡特签署了《中美 科技合作协定》。该协议涵盖了与科技有关的各个领域、双方在该协议框架下共签署 了近50个议定书(涉及能源、环境、农业、基础科学、科技信息和政策、地学、自然资源、交通、水文和水资源、医药卫生、计量和标准、民用核技术与核安全、自然保护、高能物理、聚变、材料科学、工程计量科学、生物医学、地震、海洋、大气、测绘等多个领域),并成为了中美之间规模最大的政府间技术合作协议,其重要性甚至不亚于三个联合公报。

尽管中美关系在该协议签订后的40多年里经历了各种波折,但该协定的执行却没有受到影响,一直都在平稳运行,并且每5年续签一次。

然鹅,最近这5年,似乎一切都变了。

目前,美国政府内部对于取消该协议的声音也越来越大。用美国白宫高级官员的话说就是,考虑到中美双边关系处于几十年来最糟糕的情况,美国政府内部正在辩论是否应该房企续签,让该协议(自动)失效。

用美国以众议院“CN问题特别委员会主席”加拉格尔的话说就是,鉴于目前的中美关系、以及双方的战略竞争,双方在科学和技术方面的合作意义已经不大,续签只会进一步危害美国的科技和知识产权,因此实际上已无续签必要。

同时,还有许多美国官员认为中美应该重新谈判,在该协议中增加关于工业间谍问题以及知识产权保障条款,并且东方大国还必须承诺在数据交换问题上的对等性。

而早在1年前,东方大国驻华盛顿大使馆就已经积极主动与美方接触探讨该协议,“据我们所知,美方仍在就续签协议进行内部审查,中美双方可以考虑对原协议进行相应调整,希望美方能在协议到期前加快(完成)内部审查。”

See?对于科技脱钩的恐惧和焦虑,完全溢于言表。

43年前(1980年4月),卡特宣布东方大国为“非敌对国” 。43年后,拜登却宣布 东方大国为“最大的战略竞争对手”。

要知道,早在45年前(1978年7月),在总设计师的提议下,卡特政府科技顾问普雷斯率领访华的美国科技代表团可是当时“美国政府向外国派出的最高规格的科技代表团”,涵盖了美国政府所属科学基金会、宇航、农业、卫生、地质、能源、商务等 部门的科学家及咼级官员。

如今,这种最高规格的重量级科技代表团却去了越南,而东方大国面临的却是连《中 美科技合作协定》都很可能无法续签的尴尬画面。

更加尴尬的是,目前,2023年已经过半;但此时此刻,国际市场却正在形成某种一致的共识。

目前,瑞银、美银、渣打、摩根大通、野村等国际知名机构均纷纷下调了对东方大国的GDP增长预期。用瑞银投资银行首席CN经济学家的话说就是,“2023 Q2的环比增速可能放缓到仅约1%~2%,远低于比我们之前预期的4.5%。”

6月18日,高盛在最新发布的报告中将东方大国2023年GDP增长预测从6%下调至5.4%,并警告CN经济正面临一系列宏观经济问题、未来可能更加动荡。

高盛在报告中指出,“鉴于房地产市场的持续挑战,消费者和私营企业家的普遍悲观情绪,目前公布温和的宽松政策难以完全抵消强劲的增长阻力,我们下调了 2023年 实际GDP预测。随着重新开放的提振作用迅速消退,人口结构、房地产多年低迷、隐性地方债、以及地缘政治紧张局势等中期挑战,可能在CN增长前景中变得更加重要。”

同时,对于最高层(第五次)发行特别国债的市场传闻,高盛则预计,东方大国最高层这次不会再次通过发行特别国债来续命,也不太可能像2015年那样启动新一轮的棚改计划。

See?高盛对于银河系第一大泡沫的描述仅仅只是“房地产市场的持续挑战”。

显然,这句话和高盛几天前说的“CN房地产市场正在经历L型复苏”几乎如出一辙。那么问题来了。这种充满了special color的“L型”复苏究竟存在着多少个“L”?高盛没说。

根据东方大国建筑行业综合资讯平台“百年建筑网”的最新统计数据显示,在对全国范围内1114个项目的保交楼交付进度进行的调研后发现,截至5月底,华南、华北交付进度分别为56%和40%,西南、华中地区交付比例仅15%和16%。

例如,河南“保交楼”样本企业截至5月18日的交付占比仅11%。对此,供应商的解释则是,由于“新旧划断”,原先欠款的部分供应商没有拿到旧账,在旧账得不到偿还的情况下原先合作的总包、分包单位无力垫资做“保交楼”工程,因此大部分项目虽然表面上复工但实际恢复进度不如预期。

甚至,就连房企内部员工也无法幸免。根据该调研报告显示,昆明、贵阳、郑州等地多家房企的内部人士均表示,近2年内购房的同事中买到停工、烂尾楼的比重普遍都超过了50%。尤其是一家头部房企的郑州区域公司,买房员工中甚至超过80%都无法获得如期交付。

实际上,东方大国管理层2022年8月面向政策性银行推出的2000亿元“保交楼”专项借款(中央财政根据实际借款金额对政策性银行予以1%的贴息,贴息期限不超过2年)、以及随后面向6家商业银行推出的2000亿元“保交楼”无息贷款一一这4000亿元纾困资金对于庞大的房地产市场来说仅仅只是是“杯水车薪”。不仅房企想拿到专项借款并不容易,甚至有些已经申请到专项借款的房企,由于在审计中发现资产价值不合格而被要求收回专项借款,导致项目遭遇二次停工。

用一位国有大行贷款部门老司机的话说就是,国内金融16条实行白名单制,但商业银行执行效果却并不好,“内部上会,我要给他展期、要先做资产评估。如果增值了还好办,贬值了,还要追加抵押物。没有人愿意做这种吃力不讨好、还高风险的项目”。

显然,所有的问题都指向同一个经济规律:债务是不会凭空消失的。

6月份以来,随后国有大行纷纷开始下调存款利率,东方大国的整体存款利率在几次 轮番下调之后不仅已经进入了 “2时代”,而且还创下了建国以来的历史最低水平。然鹅,一个完全被忽视的问题是:央妈下调存款利率的步伐,远远超过了下调LPR贷款利率的力度。
显然,这种操作远远不只是为了避免被市场叫做“降息”(从而进一步加剧汇率下跌和资本外流)。

至于这个充满了特色主义的“不对称”操作究竟意味着什么,则是一个妥妥的送分题。

6月16日,财爸公布了最新的财政收支情况。其中,主要税收收入情况为:1-5月累计,增值税32089亿元,同比增长93.5%;消费税7098亿元,同比下降16.1%;企业所得税22759亿元,同比下降1.9%;个人所得税6461亿元,同比下降1.5%;进口货物增值税、消费税7626亿元,同比下降10.7%;出口退税8014亿元,同比下降 5.9%;关税1034亿元,同比下降14.4%。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情况为:全国1-5月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18657亿元,同比下降15%。其中,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14893亿元,同比下降20%。

如果剔除全年同期增值税留存所导致的低基数因素,那么今年1-5月的主要税收收入基本上处于全线下降的状态。这也是为什么财爸仅仅只公布了 1-5月累计数据、而没有公布5月份单月数据的根本原因。

实际上,5月份,消费税同比增速已经从4月份的3.0%下降至负数(-6.2%),企业所得税收入同比增速则从4月份的-5.7%进一步大幅下降至-17.4%。

尤其是5月份的出口退税(1192亿),与去年5月份(1589亿元)相比的同比降幅 更是高达25.0%。

显然,这不仅是外贸出口大幅萎缩的现实写照,也是导致RMB汇率跌破7.16的现实注脚。

更加尴尬的是,导致RMB汇率下跌的另一个重要因素,正是因为那些与东方大国互换协议的国家通过在市场上抛售RMB来获取硬通货美元。

至此,在“债务是不会凭空消失的”这个自然规律面前,东方大国5月份的最新经济数据,从税收收入、外贸出口、到青年失业率、社消零售额、房地产和资本投资,已经出现了指标全面恶化的罕见画面。

甚至,就连被荷兰ING集团称为“CN经济增长唯一引擎”的零售业,也陷入了举步维艰的困境。

根据最新的季报显示,2023 Q1,高鑫、联华、永辉等14家上市零售企业中有4家出现亏损、半数超市的营收与去年同期相比都出现下滑。

更加严峻+反常的是,与防疫封控放开之前相比,尽管目前大型商圈的租金已经有所下 降,但由于业务量太少、难以维持固定开销,从而导致一大波超市选择闭店。包括曾被视为日本大型零售业在CN市场的发展起点、永旺在帝都的首店:永旺梦乐城,以及武汉市政府的亲儿子武商集团旗下的武商量贩岳家嘴店,top央企华润集团旗下的苏州华润万家江星路店、嘉兴华润万家平湖一店,都纷纷宣布关门闭店。

用东方大国一位零售业资深老司机的话说就是,他们(这些大型超市)已经熬了3年多了,为什么现在才倒闭?因为他们已经是强弩之末,熬到没有希望了,之前寄望防疫放开后可能见到好转,但是几个月下来完全没有好转,才痛苦地选择放弃,这意味着过去3年的坚持都白费了。

比实体超市更惨的,则是东方大国“史上最卷”的“618”。

作为3年口罩事件后的第一个大型网上购物节,今年的618甚至已经被东方大国第一官媒XHS称为“促进消费潜力释放的重要节点”与“检验消费复苏成色的试金石”。

早在3月份,京东就率先打响了百亿补贴战,并喊出了“买贵双倍赔”的口号。“卷王”拼多多的口号则是“限时秒杀”、“9块9”特卖、“不用比,降到底”。淘宝则推出了五大战略之一的“价格力”,618期间还在首页焦点位置特别推出了 “淘宝好价”频道。同时,抖音也上线了 “超便宜的小店”,快手则投入100亿平台流量和10 亿元商品补贴,推出直播间大牌大补、商品预售、直播间消费金等优惠。

然鹅,现实的残酷却超过了所有电商平台和商家(卖家)的想象。

用杭州一家健康家居用品营销负责人的话说就是,年初刚放开时,品牌方对今年的销售情况预估还算乐观,不打算大力参与618活动,并表示设置的价格不会低于往年的双十一。但此后每个月召开一次的营业额会议上,消费力并未像预期一样反弹,大家的信心也逐渐消失。最终,公司还是决定让618的价格直接对标双十一,“担心今年 全年的目标无法完成,所以干脆把年末促销提前至年中。”

然并卵。

618结束后的第二天,各大快递公司的收货点甚至连送货车都没看到几辆。以往那种大促节日过后的“包裹的海洋”,早已成了过眼云烟。用京东零售CEO辛利军的话说 就是,口罩事件虽然催生了用户体验变化和更多的线上购买需求,但中等收入人群的 购物需求在短时间内明显下降是事实,这也让平台面临更严峻的考验。

显然,十几亿人口正在痛苦中慢慢领悟“债务是不会凭空消失的”这句话与对抗自然 规律之间的“灵魂之痛”。

事实上,东方大国目前真实的资产负债表衰退画面已经是:1-5月累计,中央+地方的 赤字已经合计高达2.1万亿元。

与此同时,一个被完全忽视的致命问题是:DFDG显性政府债务+隐性政府债务的规模实际上早已超过了美国。

尤其是隐性政府债务。根据BIS (国际清算银行)的数据显示,2022年9月,东方大国非金融部门的债务总额就已高达49.9万亿美元,相当于GDP的295%。这个数字不仅远远超过了美国国债在最新调整上限之后的规模(34万亿美元),而且也远远超过了美债与美国GDP之间的比例(150%)。

至于这其中规模最为庞大(没有之一)的城投债究竟属于政府债务,还是属于非金融部门债务,则是一个充满了 special color的送分题。

目前,东方大国的地方城投正在进行隐性债务上报。对此,Bloomberg测算的数字是 8万亿美元,占东方大国GDP的比重约为80%。

此时此刻,央妈在22年前(2001年3月)在为国有四大行进行债务剥离时发布的《关 于企业逃废金融债务有关情况的报告》,也变得更加具有历史感:“据调查统计,截 至2000年末,在工行、农行、中行、建行、交行开户的改制企业为62656户,涉及 贷款本息5792亿元,经过金融债权管理机构认定的逃废债企业32140户,占改制企业51.29%,逃废银行贷款本息1851亿元,占改制企业贷款本息的31.96%。在逃废债的企业中,国有企业22296户,占逃废债企业总数的69.37%,逃废金融机构的贷款本息1273亿元,占逃废债总额的68.77%;非国有企业9844户,占逃废债企业的30.63%,逃废金融机构贷款本息578亿元,占逃废债企业贷款本息的31%。利用改制方式逃废债的国有企业中,中小国有企业占86%以上。调查统计还发现,逃废债企业最多的地区是北京、广东、山东、湖北、江苏、辽宁、陕西和青海。” 如果说,22年前为国有四大行进行债务剥离导致了几千万国企员工大下岗的历史性画面;那么,如今8万亿美元的城投债,仅这一项就已经将这个历史性画面的等级提升了近100倍。

与这个史诗级的画面相比,目前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同比下降20%,反而已经不是什么令人震惊的数字了。

2021年,东方大国的国有土地使用权出让收入从2017年5.2万亿元飙升至历史峰值 8.7万亿元。而到了2023年,如果按照1-5月累计14893亿元的下降速度来计算,那么与2021年相比,今年的卖地收入降幅很可能会超过60%。

如果考虑到地方政府在土拍中的左右手互倒操作,那么今年的卖地收入降幅就更加不忍直视了。

根据央妈公布的最新金融统计数据显示:5月末,M2余额282.05万亿元,同比增长 11.6%,增速比上年同期高0.5个百分点。5月份,人民币贷款增加1.36万亿元,同 比少增5418亿元。分部门看,住户贷款增加3672亿元,其中,短期贷款增加1988 亿元,中长期贷款增加1684亿元。

尤其耐人寻味的是,5月份居民长期贷款增量1684亿,几乎超过100%都是增加的长期经营贷,而长期消费贷(以房贷为主)却反而下降了39亿元。

而这种居民住房按揭贷款同比下降、经营贷大量增加的高反差画面,不仅表明居民在大量提前还贷(用低息的经营贷置换高息的住房按揭贷款),而且还呈现出极其显著的通缩特征。

如果按照根据房贷占长期消费贷的平均比例(约82.4%)计算,那么5月份国内居民住房按揭贷款实际上是同比下降了0.02%。

要知道,从进入21世纪至今,在过去长达20多年的时间里,东方大国仅仅只出现了2次居民房贷同比下降的画面。而上一次出现居民房贷按揭同比下降,还是在全球金融危机时期的2008 Q4 (居民房贷同比下降0.67%)。

显然,对于银河系第一大泡沫来说,这也是“上帝之鞭”重现的信号。

甚至,就连日本人也开始在为这个信号提前做准备。

6月19日,日本FSA(金融厅)要求日本Top 3银行全面评估在CN市场存在的业务风险,并要求日本相关银行在地缘局势、尤其是TW问题恶化时作出反应,确保将日本金融业面临的风险和影响降到最小。目前,Top3银行正在考虑各种可能性,并将意见和信息反馈给FSA。

而上一次日本政府要求日本Top银行进行全面风险评估,还是在30多年前的主动刺破房地产泡沫之前(为了避免日本大型银行受到巨大冲击)。

根据日本银行最新的财报显示,2023 Q1,日本Top 3银行:MUFG (三菱UFJ金融 集团)、SMFG (三井住友金融集团)、Mizuho (瑞穗金融集团)对东方大国的信贷风险敞口合计约640亿美元,约占三大银行总资产的1%。

对此,日本一位金融业高管表示,这个风险敞口数字并不包括这些Top 3银行的所有业务部门。日本银行的另一个主要风险是美国对CN的制裁,这将直接影响外国银行在CN市场的业务,类似于欧美在俄罗斯入侵乌克兰后对俄市场的交易禁令。对于在 美国有大量风险敞口的日本银行来说,欧美对东方大国任何制裁的影响,都比它们在 CN大陆和TW地区的直接风险敞口更加严重。

与此同时,提前进行“去风险”操作的,远远不止是日本一个国家。

例如,英国市值排名第一的上市公司AstraZeneca (阿斯利康,市值1830亿英镑)正在计划将把其在CN的业务分拆成独立的法律实体,并保留对该业务的控制权。作为东方大国市场中规模最大的外国制药公司,阿斯利康2023 Q1在CN市场的销售额为 16亿美元。
AstraZeneca新任董事长米歇尔•德马雷表示,“像阿斯利康这样的全球性公司,始终必须应对地缘政治风险,你必须努力管理好这一点。”

对此,国际市场普遍认为,不论是红杉资本、还是阿斯利康,为了让投资者相信自己不会面临太多与东方大国相关的风险敞口,几乎任何一个在CN市场拥有大量业务的跨国公司都在考虑进行这种战略级别的分拆操作。

如今,东方之珠HK的写字楼空置率已经高达14.7%,远远高于新加坡的写字楼空置率(4.6%)。由于HK约三分之一的写字楼客户都是提金融行业,因此这个破纪录的写字楼空置率,也是中环各大投行纷纷裁员(摩根士丹利宣布将裁员7%,德银、渣打、巴黎银行甚至已经完成了部分搬迁),以及各大跨国公司将亚太总部纷纷搬迁至 新加坡的现实写照。

至于在这一切之后究竟还会剩下什么,则是一个远远超过经济危机本身的哲学问题。

索尔仁尼琴在《第一圈》中写道:只有还未把人们的一切剥夺干净的时候,你才能支配他们。一旦你剥夺了一个人的一切,那么他就不在你的权力范围之内了。

楼下保安则说,昨天听到小区里两个年轻“后浪”在讨论关于618战果的问题,其中一个问,你怎么什么都没买?另一个则淡定的说,现在的我已经不是那个花50块钱也要考虑很久的小孩了,我现在连5块钱都要深思熟虑。


关于洋少

一位有心人而已。

平日诸事繁忙,也在为碎银几两操劳不止。

搭建这个平台,是为了让大家能听听不同的声音,兼听则明,偏信则暗。

巨大的建筑,总是一木一石叠起来的,我们何尝做做这一木一石呢?我时常做些零碎事,就是为此!——《鲁迅》


三观一致,想看更多真知灼见文章,加微信:songyang-6

QQ:940604023

平台搭建不易,维护需要人力与资金,随缘赞赏,以示鼓励!

赞赏码.jpg

推荐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