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老蛮
2023年能够迎来经济复苏,是中国官方从年初以来的正式宣传,在经历了三年清零的困苦之后,官方默认的逻辑是——只要放弃清零解开禁闭,就一定能够创造出举世瞩目的经济大爆发。然而,现实的情况给了这种经济复苏的幻想以当头一棒。一季度的经济数据还稍微有一丁点的复苏迹象,到了四月份,所谓的复苏戛然而止,只剩下满地的萧条。
这里我们先从投资说起,投资,是自改革开放以来拉动中国经济增长的最关键的因素,没有之一。今年一季度固定资产投资10.73万亿,相对去年同期的10.49万亿,还有微弱的2.3%的增幅,但是到了四月,份当月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只有4.02万亿,对比去年四月份的4.87万亿,降幅高达17.4%。受四月份的固投如此下跌的拖累,1至4月份的累计固投降幅同比去年同期下降了3.9%。
各位你们对此一定要有清晰的认知,去年四月份封了上海和其他一堆的城市,当时的固定资产投资本来就处于显著下滑的状态,因此去年四月份的固投环比去年三月份的5.41万亿,降幅为10.0%。今年四月份风调雨顺,客观上没有任何的不利投资的因素,但是大家就是不投资了。这件事的原因只能在主观层面去找:企业家对未来普遍没有了信心,所以不投资了。这个情况可以在民间投资这一分项数据里得到验证——今年四月份的民间投资规模2.10万亿,同比去年四月份的3.04万亿,降幅高达30.9%,民间投资的剧烈萎缩成为了拉低固投的最关键的原因。
当然,国家统计局面对如此惨淡的数据,他们总有办法,国家统计局下调了去年的基数,声称去年的数据有错误,必须向下修正。当然,国家统计局也不说明具体有什么错误,要不要追究错误统计的责任,是不是意味着去年开始就已经陷入了萧条?总之,国家统计局就悍然宣布今年1-4月的固投增幅为4.7%,对此我们也不要在意,我们就使用原始数据自己除一下好了,至于什么修正不修正的,太玄幻了,我们不予理睬就好了。
在接下来,我们来重点讲外贸,外贸数据是小粉红们特别开心的数据,他们认为今年的外贸形势一片大好,证明了中国经济极其强大的韧性。
我这里先直接给出数据观察结果吧:2023年,中国负有统计外贸数据职能的政府部门,数据全都在打架,并且打得史无前例的厉害。
根据海关的数据,今年1-4月份的货物贸易顺差达到2942亿美元,真的是史无前例的高,同比去年同期的2129亿美元,高出了38.2%,这可真是非常了不起的数据了,真是足以让小粉红们欢呼雀跃。然而在外汇管理局那边,则给出了截然相反的数据:今年1-4月,外管局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仅为1592亿美元,比海关口径的顺差少了1350亿美元。同样使用外管局口径计算同比增减情况,去年1-4月外管局口径的货物贸易顺差1872亿美元,对比今年的1592亿,今年的顺差也减少了280亿美元。
为了进一步说明这两个口径之间的差异演化,我这里将2009年至今的货物贸易顺差,区分海关口径和外管局口径进行了列表对比。
海关的口径是以报关为准,外贸企业在海关完成了报关手续就纳入统计,外汇管理局的口径是以结算为准,在银行完成了收付款的动作就纳入统计。从这个表里我们可以看出,2020年前外管局的顺差收入长期高于海关,这显示的其实是长期的热钱流入,借助外贸的掩护涌入国内,拦都拦不住。而2020年之后形势逆转,外管区口径的贸易顺差数据开始显著低于海关口径的数据,差异率越来越高,到今年四月份的差异率达到了惊人的负45.9%,看起来还会负得更多。
这里我们就当两个部门的数据都是真的就好了,这种数据显示的是资金流出迹象,虽然海关声称今年外贸很挣钱,但是在外汇收支的层面看来,这笔钱根本就没流入国内,中国真材实料的货交付出去,但是真金白银的钱收不到手上,外贸生意相当于白做。我这里再强调一次,按照外汇管理局的统计口径,今年的货物贸易顺差是显著减少的,今年1-4月份的货物贸易顺差1592亿美元,同比去年的1872亿美元,降幅15.0%,记住这个15.0%,下面我们还会提到这个数据。
我国的出口数据统计部门,除了上面的海关和外汇管理局,还有一个部门——国家统计局。它的数据来源是规模以上企业的填报,每个月国家统计局都会发布规模以上企业的出口交货值数据,虽然国家统计局只统计规模以上企业的数据,并不包含广大的小微出口型企业,但是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也可以作为参考,毕竟如果连规模以上企业的出口生意都不好做了,小微出口型企业只会更难。
下面是数据表,我将海关口径的出口数据放在了一起作为对比。
数据对比结果:海关口径,今年1-4月出口1.12万亿美元,对比去年的1.09万亿,小幅增长了2.1%。现在全球的出口生意都不好做,全都在显著萎缩,中国还能逆势实现增长,哪怕增幅不大,都算非常牛逼的成绩了。但是在国家统计局这边,1-4月规模以上企业出口规模6617亿美元,对比去年同期的7470亿美元,同比降幅11.4%,也就是说,在国家统计局这边,出口数据出现了显著下降。国家统计局的口径是规模以上企业,规模以上企业一定比小微企业的出口能力更强,规模以上企业的出口萎缩11%,那小微企业的出口一定萎缩了更多,这是毫无疑问的。
所以,这里我们需要回忆起外汇管理局的数据了,今年1-4月,外管局口径里,货物贸易顺差整体萎缩了15%,这两个数据就构成了逻辑上的相互印证。今年的外贸一定是显著萎缩的,这也与遍及全网的外贸同行的哭诉相符,不然的话全国的外贸商都在哭着喊着没有订单,而官方出口数据居然还出现了增长,难道外贸商人都是神经病吗!好在外汇管理局和国家统计局的数据与海关数据之间出现了显著偏低,这才显露了真相,还了外贸商的一个清白。
接下来我们来说房地产。
房地产在中国经济里占据极高的位置,不仅仅是支柱性地位,房地产企业贡献的税收+买地支出,占政府全口径财政收入的四成,银行贷款余额的五成为房地产相关贷款,也就是以房地产作为抵押征信手段的贷款,居民收支盈余的九成,也就是可支配收入减去生存必需的消费性支出之后的盈余部分,90%都已用于买房,支付首付及按揭贷款。如果房地产出问题,房价整体下跌两成以上,中国经济根本就无法承受,财政银行系统和居民家庭都无法维持下去,系统恨不得都无法运转了。
中国房地产市场在2021年达到顶峰,销售面积17.94亿平米,月均成交1.50亿平米,2022年,中国人已经弹尽粮绝,实在无法再支撑市场,于是当年度销售面积下降到13.58亿平米,月均成交1.13亿平米,降幅24.3%,就这么萎缩了一下,后果就极其严重,资金链一直处于高度紧张状态的中国房地产企业排着队暴雷,百强房企里就有超过40家债务实质性违约。今年一季度在解开禁闭之后,房地产市场极其短暂的复苏了一下,尤其是三月份,当月成交面积1.48亿平米,几乎恢复到了2021年的巅峰水平,但是一到4月份立刻被打回原形,四月份的当月成交面积只剩下7700万平米,环比三月份的降幅高达48.0%,这已经是相当低的成交规模了。五月份以来,从各大中介机构的周报数据来看,成交面积环比四月份继续下降,降幅20%左右。推算下来,五月份全国的成交面积大概就是6000万平米左右,这差不多相当于2021年成交峰值年份的1/3,接下来一定会有更多的地产商爆雷,而紧随其后的就是地方政府的债务问题在今年内也会发作。
今年1-4月,地方政府的卖地收入1.18万亿,同比去年同期的1.50万亿,降幅21.3%,这就是地方政府不可承受之重。地方政府的各类负债里,由省级政府统筹发行的地方债权相对最为正规,也比较不会违约,城头债由各地市自行筹备发行,缺乏监管,也是相对较容易违约的部分。而在城投债里,还有一种比较特殊的所谓非标债务,也就是管理上更加宽松的债务,当然是首当其冲就此形成了违约潮。
今年1-4月,城投非标债务违约宗数已经达到了73宗,超过了有数据以来的任何一年,其中有50宗违约就发生在四月份。这些非标违约主要集中在云南和山东,并且现在已经向相对正式的城投债去蔓延,于是5月23号突然爆出惊天大瓜,昆明城投邀请各债权人代表开会,会后还发布了会议记要,明确说明财政已经没钱再支持城投债券的刚性兑付,需要上海和中央政府的转移支付的支持,云南各城投平台公司都已经几个月没发工资;此前政府发行的专项债都挪用去还债了,实在没法子就只能挪用市民的养老基金和公积金去还债。这种情况,当然并不出人意料,我在前面清零3年的代价的视频里就已经反复说过,2020-2022年 中国的政府债务负担提升了足足六成,已经提升到了极致。现在地方政府的土地出让金收入在2022年已经下降了17.8%的情况下,继续剧烈下降,地方财政根本就承受不住,绝对不可能再维持正常的还本付息,就算想要借新还旧,也得要有人认购新发行的债券才行。在今时今日,连这种冤大头都不好找了。
现在我们来总结一下,中国经济到了四月份,投资剧烈萎缩,出口显著下行,实际拿到手里的外贸顺差大幅下降,一直作为经济支柱的房地产市场已经正式崩塌,连锁反应之下,地方债务开始出现大规模的违约潮。 这种种迹象合起来,这么说吧,如果接下来我们看不到真正有效的应对措施的话,那大萧条时代已经正式来临了,而正如我一直强调的,在现在的中国,纯经济类的应对措施都已经无效了,我也不多说了,就这样吧,大家一起静待萧条向各行各业蔓延吧!!
更多文章,加微信:songyang-6 获取。QQ:940604023
平台搭建不易,维护需要人力与资金,随缘赞赏,以示鼓励!